纽约书评网

人气指数:0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7-18 13:37
网站介绍

  纽约书评创刊于1963年,英文缩写为NYRB,是纽约市半月刊,创始人是obert Silvers和芭芭拉·爱泼斯坦,内容涉及文学、文化以及时事。杂志的出发点是:对重要书籍的讨论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文学活动。它所刊文章着重分析,不作一般简介,有时文章长得要命,从一本书敷衍开去,书评竟成了讨论某一个问题的专论。《纽约书评》在政治激进主义的边缘徘徊,1970年发表了诺姆·乔姆斯基的一些政治作品。21世纪初,杂志又开始担当批评美国总统小布什的角色。《纽约书评》有时候会挑选一些文章重印成带有“NYRB”印记的小册子。

  美国出版界既是一件大商业,书评的毁誉对一本新书的销路和生意有极大影响,因此书评与书评杂志不但在读书界受到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视,而且也受出版界和广告商的重视。

  纽约书评历史:

  《纽约书评》(New YorkReview of Books)既非周刊,也非双周刊或月刊,每年出二十二期,平时一月两期,暑期一月一期。订户几乎全部是高级知识分子,销路虽不如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》,但因读者的质地高,影响反而更大,甚至带有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高傲气味。它创刊于1962年冬季纽约各报大罢工之后。那次罢工历时达三个月,纽约各剧院、影院、餐馆、百货公司等因无处刊登广告,营业猛减,生意清淡,特别受打击的是出版界。

  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每天不看《纽约时报》,好似每天不喝咖啡不抽烟一样,就会坐立不安,茶饭无心。但同时,一些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,对于当时重视的三家书评周刊(除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》外,还有《星期六文学评论》和后来停刊的《纽约先驱论坛报书评周刊》)原来已有不满,认为太商业化。埃德门·威尔逊这时便说:“印刷工人一罢工,《时报书评周刊》就失踪,这说明有没有它,无足轻重。”

  他们心目中理想的书评刊物是伦敦《泰晤士报文学附刊》,这时遂乘纽约各报大罢工之机,创刊了《纽约书评》,初意是报纸罢工所引起的空白,但十七年来,不仅已站稳了脚跟,而且有群伦之势。它的创刊主要人物是已故诗人罗伯特·洛威尔的前妻、文学批评家伊丽莎白·哈德威克。

  杂志首刊文章的作者包括:W.H. Auden、Elizabeth Hardwick、汉娜·阿伦特、Edmund Wilson、苏珊·桑塔格、Robert Penn Warren、Lillian Hellman、Norman Mailer、Gore Vidal、索尔·贝娄、Robert Lowell、Truman Capote、William Styron和Mary McCarthy。杂志得到了公众热情的回应,几乎所有已印刷的都被售出,同时杂志社还收到数千封来信要求继续出版。

  这刊物与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》有相当的不同。后者有商业性,因要拉出版商的广告这个生意经关系,登载的书评无所不包,甚至有流行通俗小说、小说、科幻小说之类的评介;每篇文章不长,每期可多载几篇;写书评的虽是高级知识分子,但不一定是头流人物。而《纽约书评》则全部由美国东部文学圈人士包办,有些瞧不起别人的高傲姿态。它所刊文章着重分析,不作一般简介,有时文章长得要命,从一本书敷衍开去,书评竟成了讨论某一个问题的专论。

 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不少书评作家是所谓“新左派”,强调时代趋向,因此书评也偏重与当前时局有关的主题。例如在黑人人权运动蓬勃开展之时,该刊发表了不少对黑人激进派如黑豹党表同情的书评。越战激烈时,著名女小说家玛丽·麦卡锡等就借书评(当时有不少有关越战的书籍出版)为名,写了长篇大论的批评美国政策的文章。这是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中影响的两个问题,当时激进派流行一时,英语中甚至有了专门的词汇,叫做radical chic(激进派时髦),有的百万富翁不甘“落后”,与文艺界巨子联合开派对,请黑豹党人等激进派参加。凡此种种,《纽约书评》不是没有影响的。

  对于中国,该刊也相当关心。例如,在20世纪邓小平1979年1月28日-2月5日访美之后,该刊三月八日的一期首篇长文就是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所写,一口气评了九本有关中国的新书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纽约书评网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网站资料
网站名称: 纽约书评网
网站栏目: 网站简介 网站链接
网站链接: www.nybooks.com
收录查询: [百度收录] [360收录] [搜狗收录] [必应收录] [谷歌收录]
网页版本: Mip版 手机版 电脑版
本页链接: https://wang60527.honpu.com/